欢迎访问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今天是
繁體 |  智能问答 | 
支持IPv6
风雨兼程30年 我与高新共成长
  • 发布时间:2022-12-12
  • 文章来源:
  • 浏览次数:

风雨兼程30年 我与高新共成长

杨宏  平顶山高新区

 

时光如梭、漫过四季,弹指一挥间,平顶山高新区迎来了建区30周年!30年勇往直前、30年奋斗不懈,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引领下,高新区从当初的4.1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60平方公里;从当初的荒郊僻壤发展到产城融合的城市区;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落后区发展到如今的先行区,太多的变化和感触不知从何说起……


凭高新“初心”,不断试和闯;担高新“使命”,始终干和创。认真思考后,总结出“探索、发展、改革、创新、突破”是对高新区30年发展最好的诠释,其中每一个词都能在平顶山高新区的发展史上找到注解,绘就出一幕幕动人的画卷,展现出如今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考核排序中实现六年五连升、晋位44名,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多项主要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先进位次的辉煌战果!高新区的发展来之不易,凝聚了一届又一届领导者们和高新人的智慧和艰辛!作为92年建区第一批来到高新区的建设者,参与并见证了平顶山高新区30年发展史,我荣幸我自豪!因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


怀揣梦想到高新


1992年8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平顶山市政府决定在城区东部成立“平顶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从全市各单位推荐借调。作为一名大学毕业刚入职市建委城市管理处机关工作不到一年的年轻人,听说后心潮澎湃,新的发展区域、新的发展机会、新组建的单位——那里应该是最直接能够学到本领和锻炼自己的地方!清晰地记得我是当时第7位报到的工作人员,当时四部一室的机构设置,服从分配来到了经济发展部,从此和高新区的经济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学习在经济岗位、锻炼在经济岗位、成长在经济岗位,一干就是30年。开发区的第一本彩印《投资指南》初稿出自我手,开发区接待上级领导、国内外客商现场汇报的第一个讲解员是我;参与了当时的国家重点工程、河南省20项振兴工程及平顶山十大奋进工程——66盐的开工筹备;全过程主办了首个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在平投资项目的报批、开工、投产及政策兑现等,让我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增长了见识!


经开区转型高新区


仿佛就是昨天,“这是我们开发区出嫁的第一个闺女,我们班子成员都不能缺席,正好省科技厅的领导来平视察,可是财务的账上只有200元钱,咱们就合二为一吧,把省厅领导们请去我们嫁闺女的婚礼现场一起去祝贺!”——时任高新区管委会的负责人吴全营说。那时的开发区日子很艰难,没有区域调整、没有发展空间、没有独立财政……每季度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到当时的计划委员会(现发改委)为我们开发区申请税收返还、基础设施资金返还,以支撑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那时的我几乎成了计委的编外人员,到不同的科室边学边干,项目怎么立项、如何报批政府性工程的投资计划……


“明天跟省科技厅的领导约好了,去汇报创升省级高新区的工作,没有图纸怎么办?我们不能只凭口说啊”,“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咱们自己动手画吧。”时任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的郭庆同志、聂锦凯同志带着土地规划部的郭洪涛、毕令伟连夜绘出了第一张4.1平方公里的简易空间布局图,第二天和郭松海同志奔赴郑州……在那一届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平顶山经开区于1995年2月顺利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区。


区划调整得以实现


“市场不等人啊,我们的项目等了这么长时间拿地还是遥遥无期,不能再等了。”这句话是在那个艰难的历史时期在我耳边听不同的企业家说出的频次最高的话。“平顶山高新区发展慢,管理权限不到位几乎是没有可能创升国家级高新区的”省科技厅领导如是说。


这个十年是高新区异常艰难的十年,想发展没有管理权限,谈成的项目因为落不了地走了一批又一批……做为时任分管全区经济工作的管委会副主任李勇同志如坐针毡,多次与主要领导一起奔赴省科技厅、市委、市政府汇报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以争取政策落实;策划并组织市政府政研室、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建委、市民政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题考察组,针对长期困扰高新区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空间、财政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先后多次去外地省级高新区学习。过程中循回着高新人无数次的无奈和期盼……在那一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迎来了2013年7月的一天,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市委、市政府把多个市直局委的市级审批事项授权高新区,遵化店镇和皇台办事处交由高新区代管!困扰高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突破,管理权限和机制体制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高新区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高新区进入国家队


从省级高新区走向国家级序列是平顶山高新区发展史中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回想起当年:为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创建指挥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高新区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可谓是举全市之力,集聚各方资源,全力以赴加快平顶山高新区发展建设;河南省科技厅将平顶山高新区作为全省重点高新区予以优先推进创建;2011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将平顶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请示》;2011年3月,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到平顶山高新区现场调研,认为平顶山“以升促建”工作具备较好的基础和优势,提出了要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进一步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坚持自主创新,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


至今在我的电脑里还留存着大量当时的创建资料——有给科技部的、有给国家发改委的,有在不同时期给省、市各级领导的汇报。期间,时任分管全区经济工作的管委会副主任郑改进同志带领时任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的程宪军同志赴科技部、省科技厅汇报创建工作,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马不停蹄。我清晰记得,返平时我去高铁站候车室接茶水的间隙,他们二人已坐在各自的座椅上手扶着行李箱睡着了……


正是乘借“以升促建”的东风,平顶山高新区围绕专家组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抢抓发展新机遇,摆开产业发展主战场,在时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英杰同志的带领下,抢占高新技术新赛道,争当经济发展主力军,终于在2015年2月,平顶山高新区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思路决定出路,平顶山高新区得以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凸显,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集约发展成效显著,在全省高新区序列中排名突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 进取作为


高新区实行体制机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3月正式启动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扩围”做大经济总量,扩大高新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放权”授予高新区省辖市级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通过“搞活”理顺组织架构,聚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个核心职能,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打破了行政事业编制、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实施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直接和工资挂钩,激发了高新人的干劲儿,汇聚了高新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平顶山高新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就是在探索中实现了突围!接下来的发展该如何实现飞跃?在平顶山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东强、西联、南秀、北修、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如何支撑中国尼龙城“一核两翼”中的“一翼”?如何通过培育高端产业、汇聚创新资源、集聚科教人才、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以发挥好平顶山高新区的作用,为实现东强做贡献?如何通过“一区多园”的模式,既把高新区做大做强,还要带动辐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带着这些前瞻性创新思路的问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同志、副书记刘亚同志带领科技创新局、经济发展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前往江苏常州、广东佛山、珠海高新区学习取经,下了飞机就直奔目的地参观学习交流、晚上回到酒店继续深入讨论至深夜,每位参与的同志都要针对所看所听所思结合我们平顶山高新区的实际谈想法,每次都是那样地日夜兼程……探索发展的过程也是异常艰难的,即便不成熟、不成功,走过的每一步也都在让高新区成长,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积累着经验!记得凌书记在全区的一次党课中提到高新区很多同志的状态就是“我将无我”“舍我其谁”,就是在这样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铸就了高新精神,高新人也赢得了崭新的发展态势!


“平顶山高新区近几年变化太大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高新区同志们的干劲儿跟前几年我来辅导国家级创建那时候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我很好奇凌书记带领的党工委管委会是怎么做到的?”中科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在应邀来平给全区做培训时激动地问。


正如刘老师所说,平顶山高新区自2018年开始,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5年从118位升至74位;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日新月异,路网建设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建设,一月通车一条路,一月开工并建成一个游园,创造出一个月完成了3个村735户整村搬迁的高新速度!这些成绩引起了全国的瞩目,高新区的领导从以前在全市大会上做负面表态发言,变成在科技部、省委会议、全市会议上做正面典型经验发言,先后有42家高新区慕名前来学习,平顶山高新区呈现出历史最好的发展局面!


尝试新领域


圆满完成高新区改革第一轮聘期的使命,2022年2月我迎来了职业生涯新的开端,离开了奋斗30年的经济战线,调任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是一项讲政治、守底线的工作,新的工作领域,一切从头开始,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等,要学的太多,不禁让我想起高新区的从前……四处告状的、写匿名信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社会给高新区的标签就是:乱、落后。曾经,我们是政治生态的受害者,在兄弟县市区面前抬不起头,而今我们风清气正、心齐劲足,激情昂扬,所向披靡!曾经,我们羡慕兄弟县市区的成就,在公开场合不敢公开自己的单位和身份,在参加全市的会议时总是自觉地坐到边缘的角落,而今我们有理由、有自信的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高新人!相信有不少已经退休或者调任的领导们,在您们看到如今高新区的发展成就时,一定会很自豪!因为您们曾经也是这里的奋斗者!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作为人生,能有几个30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同志在很多次会议上提到:时代的发展,就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一个地方工作,就是要为这里创造些什么、干成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回首过往,有几点工作体会:一是在高新区工作,思想要屹立潮头,要有改革创新的魄力,要有担当作为的精神,时刻谨记“高”和“新”是我们永恒的底色;二是要树立争当排头兵的前列意识,高新区是发展经济的功能区,必须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三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受得住委屈、经得起挫折,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做到能谋事、能干事、干成事,以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家构筑强大的创业、立业“磁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在未来,我们高新人一定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秉承项目立区、产业兴区、创新强区的初心,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聚力新目标、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文有感于平顶山高新区建区30周年之际,衷心祝福高新区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杨宏,女,1972年7月生,汉族,辽宁大连人,本科学历。1991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平顶山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