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产业园区 张晨星)时值8月,荣腾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板蓝根、射干在林间空隙错落生长,为夏日田野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些不起眼的药材,正成为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金疙瘩”。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提档升级,近年来,高新区沙河产业园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把特色中药材种植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让闲置林下土地变成“聚宝盆”。
荣腾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农民增收、林地增效”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路径,投资160万元在高新区遵化店镇周湾村、温庄一带林区打造800余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林木+中药材”立体套种模式,科学搭配板蓝根、射干等耐阴品种,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模式,构建起种植、初加工、销售及园林绿化服务的全生态产业链格局,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园区建立“选品+技术+市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园区组建党员助企小组,建立技术服务台账,实地调研林地资源分布,结合土壤检测数据,为企业提供种植规划建议,精准匹配适合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联合省农科院建立专家工作站,以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为重点,针对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培训,提升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解决销售后顾之忧。
射干、板蓝根作为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基地板蓝根亩产稳定在300至400公斤,射干亩产150公斤,优质药材吸引了各地药商纷纷上门收购,年产值达700余万元,产销链条运转顺畅。林下中药材成功种植不仅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亮点,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基地按每5亩配备1名务工人员的标准,累计吸纳160余名村民从事种植、采收等工作,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使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找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园区将通过科学引导、技术赋能和品牌打造,帮助企业逐步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促使这片林下‘中药田’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强企富民产业。”沙河产业园区负责同志表示。